全站搜索 新闻中心 旅豆作品 深度好文 活动信息

用艺术“激活”乡村,如何从“格格不入”到“无法超越”?

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,用新业态激活乡村文脉、振兴乡村发展成为文旅人关注的焦点。

近年来,艺术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乡村中,成为一种新兴的重塑乡村、振兴乡村的手段。然而这个看似与乡村“格格不入”的文化形式,如何做到重塑乡村并助力乡村振兴呢?

在旅豆学堂线下沙龙中,北京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给出了他的答案。通过介绍日本越后妻有、中国石节子艺术馆等艺术乡建案例,从艺术重塑乡村的理念、文旅规划、艺术振兴乡村的实践行动等角度分享见解,揭开艺术之手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的秘密。

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分享演讲

#01

 艺术重塑乡村,潜藏巨大价值  

分享金句

●  “新类型的公共艺术就是各种各样的实验性艺术,其中就主要包括乡村、田野等,强调大众的参与性。”

●  “有位学者曾经做过调查,从社会、城市等许多角度列出艺术的优点。艺术对于地区、人文的发展有巨大作用。”

常见于繁华都市的艺术,似乎只能以一种“入侵者”的身份进入乡村?答案是“不”。艺术早已不再是“高高在上”的模样,如今,新类型的公共艺术已经十分“接地气”,强调要用艺术介入大众的社会生活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,真正让大众也参与到艺术的塑造过程中。有研究也表明,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创造出的作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,还能够为地区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振兴助力。

公共艺术概念变迁进程

“艺术重塑乡村”的理念来自于新类型的公共艺术。“公共艺术”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,从最初作为建筑的附属品、仅存于封闭在“白立方”的室内空间中,逐渐走向公园、广场等公共场所,随后又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。

如今,新类型的公共艺术开始流行起来,各种各样的实验艺术开始落地。实验意味着开放与突破,这一改变将艺术推向了更为宽广的领域,乡村、田野、雪山等更多空间开始出现艺术的身影。艺术不再是一个“只可远观”的作品,而是成为充分需要大众介入、参与和互动的“动态”过程,这一转变让“艺术重塑乡村”成为可能。

此外,艺术重塑乡村不仅有理论内涵,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对乡村外观进行重塑的方法,还能够成为挖掘乡村潜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。孙馆长表示,曾有学者调查后总结,艺术介入生活将带来社会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精神共四大方面的好处,如有效开发地方特色资源、减少犯罪率、激活城市旅游业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、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等等。艺术绝不是人们印象中一个空荡荡的“花瓶”,它能够切实地为乡村带来经济发展、文化传承、人才培养等多重回报。

#02

 艺术有效赋能,还需精心规划   

分享金句

●  “艺术赋能文旅有许多方式,城市地标、艺术节、展览等,都是一种方法。”

●  “只有小打小闹的东西不足够支撑整个项目。”

●  “一个艺术家的一件作品就可以把一座城市带动起来。”

艺术赋能文旅不是简单地陈列公共艺术作品,还需要考虑项目核心吸引力、服务人群定位、与不同文旅场景的结合等。只有精心规划、打造高质量的文旅产品,才能有效吸引人群与流量,为当地文旅带来“实打实”的回报。

找准核心吸引力

“北方天使”雕像

越后妻有公共艺术作品

具备核心吸引力的项目才能抓住人们的眼光。只有突出核心竞争力、区别于其他同类项目才能塑造品牌形象,形成独特的文化、艺术驱动力以吸引人群。

英国盖茨黑德的“北方天使”由著名艺术家安东尼·葛姆雷创作。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天使雕像,把全国经济排名第35位的小城市打造成世界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胜地,真正实现“一件作品带动一座城”

作为日本艺术乡建的典型案例,越后妻有从一个地处偏僻、空心化严重、只有温泉和雪山的小村庄“摇身一变”,成为最成功的艺术振兴乡村样本之一。孙馆长介绍,越后妻有艺术乡建的成功,一方面在于公共空间陈设的众多艺术作品,另一方面在于其建设有重要的里山现代美术馆,吸引了众多收藏家、艺术家前来欣赏。

定位服务人群

左:日本越后妻有;

右:直岛地标性艺术作品《红色南瓜》

艺术不仅仅可以为高端人群服务,更可以为老百姓服务。

越后妻有地处偏僻,却仍然有大批艺术爱好者不惜奔波几个小时前往,其艺术展览旨在吸引愿意花大价钱欣赏、购买艺术品的人群。而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海边设置的一件“红色南瓜”艺术作品,便可以成为普罗大众的网红打卡地,快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。

不同的人群定位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流量与关注,然而更为重要的是,打造爆款,短时间内吸引流量固然可以为地区打下一束光,但聚光灯并不是太阳。要想保证发展的持续性,需要不断举办更多元的、面向更多人群的艺术文化活动。

融合不同文旅场景

英国利物浦双年展

《拿铁锤的人》街道公园广场

英国利物浦双年展是重要的国际艺术平台,每两年就会让整座城市成为艺术品的展厅,让城市与艺术“打成一片”,如今每年吸引超过400万的游客,有效地提升了地区文化艺术形象。

被誉为“设计之都”的韩国首尔借助以“首尔城市画廊”为名的创意设计项目,将整座城市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美术馆,让首尔成为一座“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”的城市。

除艺术节、城市规划外,地标性艺术、美术馆、社区改造等等也是艺术赋能文旅的重要途径。公共艺术以其可变性、渗透性能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介入到更多文旅场景中,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,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
#03

 艺术振兴乡村,还需高质量作品   

分享金句

●  “现在许多教师、学生、艺术家都会到田野里做艺术节,好处是遍地开花,让大家都加强审美意识,不好就是作品参差不齐。”

●  “还是要靠质量而不是靠流量,不能冒进,要慢慢一步步来。”

十几年来,中国在公共艺术走出美术馆、走向乡村空间采取了一系列行动,许多艺术振兴乡村的实践也正在慢慢落地、实现,但目前仍处于“在路上”的状态。

石节子美术馆

秦安石节子美术馆是中国艺术乡建的典型案例。石节子村原本是一个仅有十三户人家的闭塞小山村,在通过艺术家的改造后,整个村庄变成了美术馆群,每一户人家都成为了一座个性的美术馆。经过几年来与艺术家们的互动、合作,石节子村的老百姓发生了许多变化。“村民们很会讲话,也很有文化,在外面可以给大家讲解艺术,回到家就煮一碗臊子面吃,非常国际的同时又非常具有在地性。”孙馆长说。

如今,在中国,越来越多的艺术家、教师、学生开始扎入到贵州、四川等省份,在政府的支持下,到各个田野里做艺术节。孙馆长既欢欣又担忧:“好处是遍地开花,让大家都加强审美意识,不好就是作品参差不齐。”

孙馆长强调当代艺术需要有一种人文关怀,在深入体验乡村生活、了解乡村人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,才能真正地与乡村人民联结。艺术只有与他人产生互动,才能让大众从根本上发生审美和观念的变化,在文化、教育、人才等意义上真正帮助到乡村。

当下,乡村所承载的农业与繁衍生息的功能已经发生改变,强化乡村文化和精神的功能成为了新的需求。从艺术重塑乡村的理念到艺术振兴乡村的实践,艺术为文旅提供了新的可能。

文旅人对此或许更有发言权和主动权,这也要求文旅人需要不断学习艺术知识、拓展艺术思维,用心地规划、运营,不断探讨艺术重塑乡村、振兴乡村的新型乡村建设模式

 

线下沙龙

– 旅豆有话 –

作为一名孜孜不倦的文旅人,你是否也在思考如何打造新型乡村建设模式?如何进行产业融合,实现乡村文旅业态改造?如何集合优势资源打造品牌IP?

旅豆学堂特别深入历经四年时间打造、被央媒点赞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廖村,对话中廖村首席运营官杨平,打造「文旅千人会」上新课程,为你揭秘《从中廖效益背后的“三老法则” 探寻美丽乡村发展之路》

课程将从实际案例出发,带你探寻

中廖村的“三老法则”和发展模式

中廖村旅游业态改造和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

品牌IP打造与营销全方面升级的策略

加入课程,学习讲师杨平从长期项目运营中得来的宝贵经验总结,帮助你规避误区,少走弯路,提供更多创新思路

扫描进入课程详情页面 

扫描下方二维码,进入课程详情页面,查看更多信息。

扫描领取200元优惠券 

本门课程为「文旅千人会」权益课程,加入文旅千人会,即可享受超值权益。扫描下方二维码,领取200元优惠券,立享限时折扣价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    展开更多
    1
    点击联系客服咨询!咨询电话:400-8130-588